收藏
分享到
“分餐制、公筷制、双筷制”,难在哪呢?
来源:  深圳市钱诚互联网金融研究院      万顺        2020-04-02

如果有一天,一个女孩对你说:“晚上一起吃饭,不用公筷”。你听后,晕倒!愿这一天早日到来!

2月底,笔者《“让公筷成为餐桌标配!”建议》: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暴发以来,戴口罩、勤洗手、少外出成为了共识。然而,围桌共食、不用公筷的就餐方式也在危及我们的健康,给病毒传播提供了便捷的途径,却未引起足够的重视。为此,笔者建议开展“让公筷成为餐桌标配!”活动。多一双公筷,多一分安心!从现在开始,从你我开始!让“公筷意识”能深入人心,让公筷成为文明餐桌的标配!让我们大声地说:用公筷是文明!!!

“分餐制、公筷制、双筷制”,难在哪呢?      

合餐制的饮食传统由来已久,“围桌而坐、举箸共食”带来了和气热闹、其乐融融的氛围,但“推杯换盏、多筷齐发”也埋下了不少卫生健康隐患。

相较于合餐制,分餐制更有益于健康。分餐制不仅能降低细菌、病毒传播的概率,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食物浪费现象,实现就餐个体的“菜品自由”。无论是就消灭新冠肺炎疫情“二度抬头”隐患而言,还是从长远的饮食文化和现代文明升级来看,分餐制都是值得大力提倡的餐桌文明新风尚。为了守护“舌尖上的文明”,这场“餐桌革命”势在必行,势在立行。

尽管积极复工的餐饮企业纷纷响应分餐制倡议,社会公众经此疫情亦有文明就餐的共识,但实际上推行分餐制并不容易。早在2003年非典疫情之后,社会就曾兴起分餐热,但当疫情退去又不了了之。“老一辈传下来的吃饭方式,突然改变接受不了”“合餐气氛更好,可以增进感情”“‘整鸡整鱼’的做菜方式不方便分餐处理”……要么碍于传统习俗和人情面子,要么习惯于热闹团圆的饮食氛围,要么觉得自己家的“小餐桌”不要紧,公众往往“好了伤疤忘了疼”,没有真正形成分餐的观念和习惯。其实,分餐制并非西方“舶来品”,在我国历史上早就存在,本就是中华饮食文化的一部分。分餐也不会分离情谊,以形式的小变化换来彼此的安康,让文明健康新理念深入千家万户,这份“爱”才更加持久醇厚。

突如其来的疫情强制性地给我们的生活按下“暂停键”,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反思生活习惯中的种种问题。如今,全国复工复产重启“播放键”之时,也当成为凝聚社会共识、重塑文明生活习惯的新契机。诚然,要在国内彻底推行“分餐制”,公众观念的转变并非一日之功,餐饮企业也面临成本增加等诸多挑战,在实践和操作层面难度不小。但我们可以从现在开始、从自身做起,把疫情“倒逼”的健康习惯、文明行为长久地保持下去,让公筷、公勺成为一种常态,让卫生、健康、科学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深入人心。对于餐饮企业而言,不如化被动为主动,将其作为创新升级的好契机,根据不同菜品和情况采取分餐制、公筷制、双筷制,并通过餐厅、餐桌上设置醒目标识标牌以及返券、积分、抽奖等方式加大宣传力度,走出一条餐饮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。

 


版权提醒:《千顺》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。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,烦请联系我们,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。
参与点评
0人参与 | 0条评论
热门专题 more
猜你喜欢